2015年3月24日,相关部门在广州召开的2015年农业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暨新品种保护工作会议上宣布,2014年我国的植物新品种申请数量达到了1772件,创下了历史新高。
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并有适当的命名的植物新品种。完成育种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授权的品种被赋予排他性的独占权,这就是植物新品种权。
在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由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两个部门来进行的。根据两部门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上的分工,国家林业局负责林木、竹、木质藤本、木本观赏植物(包括木本花卉)、果树(干果部分)及木本油料、饮料、调料、木本药材等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而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作物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目前,我国对植物品种权的保护还仅限于植物品种的繁殖材料。
什么是植物新品种保护
植物新品种保护也叫“植物育种者权利”,同专利、商标、著作权一样,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对象
农业植物新品种包括粮食、棉花、油料、麻类、糖料、蔬菜(含西甜瓜)、烟草、桑树、茶树、果树(干果除外)、观赏植物(木本除外)、草类、绿肥、草本药材、食用菌、藻类和橡胶树等植物的新品种。植物的繁殖材料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对象。繁殖材料是指整株植物(包括苗木)、种子(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构成植物体的任何部分(包括组织、细胞)。
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流程
- 申请及受理
(一)申请人依据《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公告的“请求书”、“说明书”及“照片”规定格式要求,通过邮寄或者直接向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设在科技教育司)提交品种权申请文件,一式两份。
说明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申请品种的暂定名称,该名称应当与请求书的名称一致;
(2)申请品种所属的或者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文名称;
(3)育种过程和育种方法,包括系谱、培育过程和所使用的亲本或者其他繁殖材料来源与名称的详细说明;
(4)有关销售情况的说明;
(5)选择的近似品种及理由;
(6)申请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详细说明;
(7)适于生长的区域或者环境以及栽培技术的说明;
(8)申请品种与近似品种的性状对比表。
(二)审查申请人递交的申请文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品种权申请予以受理,明确申请日,给予申请号,寄发“受理通知书”,并通知申请人缴纳申请费。
(三)不符合要求的品种权申请不予受理,寄发“不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 初步审查
(一)申请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向审批机关缴纳申请费 1000元。
(二)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申请费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启动品种权申请初步审查程序。未按期缴纳的,视为撤回品种权申请。
(三)审查品种权申请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
(四)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告,并通知申请人缴纳审查费、送交新品种繁殖材料。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品种保护办公室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送交繁殖材料。送交繁殖材料为籽粒或果实的,应当送至品种保护办公室植物新品种保藏中心(以下简称保藏中心);送交种苗、种球、块茎、块根等无性繁殖材料的,应当送至品种保护办公室指定的测试机构。而对于林业部门负责审查的新品种申请,目前不要求送交繁殖材料进行测试,外国申请人可购买其在其他UPOV成员国首次申请的测试报告进行提交。据悉,林业部新品办已着手建立测试机构,这些测试机构有望于明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林业局负责审查的新品种也将在国内进行DUS测试。
(五)经初步审查有疑问的,通知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陈述意见或者对申请文件予以补正。申请人提交的“意见陈述书”、“补正书”等经审查合格的,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告,并通知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缴纳审查费、送交新品种繁殖材料。仍不合格的,驳回品种权申请。逾期未答复的,视为撤回品种权申请。
(六)审批机关自接到品种权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初步审查。
三、实质审查
(一)申请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审批机关缴纳审查费2500元,并送交符合规定数量和质量的新品种繁殖材料。
(二)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缴纳审查费和新品种繁殖材料且符合规定的,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启动实质审查程序。未按期缴纳的,视为撤回品种权申请。按期提交了新品种繁殖材料但不符合规定的,通知申请人补交。
(三)审查品种权申请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十五、十六、十七条规定。
(四)经审查有疑问的,通知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修改品种权申请文件。
(五)受理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意见陈述书”、“补正书”,仍不合格的,驳回品种权申请。逾期未答复的,视为撤回品种权申请。
(六)经审查合格的,通知申请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缴纳第一年年费1000元,并办理有关手续。
(七)申请人按期缴纳年费的,予以授权,颁发品种权证书,并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告,否则,视为放弃取得品种权的。
授予品种权的植物品种的条件:
(一)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属于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属或种,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由审批机关确定和公布。
(二)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新颖性。新颖性是指申请植物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
(三)授予品种权的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特异性是指申请植物新品种的植物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在递交申请以前已知的植物品种。
(四)授予品种权的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一致性。一致性是指申请植物新品种的植物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五)授予品种权的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六)授予品种权的的植物新品种当具备适当的名称,并与相同或者相近的植物属或者种中已知的品种名称相区别。该名称经注册登记后即为植物新品种的通用名称。
下列名称不得用于品种名称:仅以数字组成的;违反社会公德的;对植物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或者育种者的身份等容易引起误解的。
植物新品种权的归属确定
个人执行其单位的任务或主要是利用其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场地、繁殖材料及技术资料等所完成的育种属于职务育种,品种权属于其单位。非职务育种的品种权应属于完成育种的个人;委托育种的品种权的归属应由委托方与受委托方的合同确定,如没有合同约定,其品种权属于受委托方。也就是说,不直接从事育种工作的单位或个人也可以通过委托育种的形式获得品种权,由此获得经济效益;合作育种的品种权属于共同完成育种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一个植物新品种申请品种权时,品种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同时申请的,品种权授予最先完成的人;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可以依法转让。在某种意义上讲,品种权实际上也是一种商品,因此也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入市场。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的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否应当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
(二)宣告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无效或者维持植物新品种权的纠纷案件;
(三)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更名的纠纷案件;
(四)实施强制许可的纠纷案件;
(五)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的纠纷案件;
(六)植物新品种申请权纠纷案件;
(七)植物新品种权权利归属纠纷案件;
(八)转让植物新品种申请权和转让植物新品种权的纠纷案件;
(九)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纠纷案件;
(十)不服省级以上农业、林业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处罚的纠纷案件;
(十一)不服县级以上农业、林业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对假冒授权品种处罚的纠纷案件。
以上第(一)至(五)类案件,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第(六)至(十一)类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
另外,以侵权行为地确定人民法院管辖的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民事案件,其所称的侵权行为地,是指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销售该授权植物新品种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或者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处罚
我国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
(一)第三十九条第三款修改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处理品种权侵权案件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植物品种繁殖材料;货值金额5万元以上的,可处货值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货值金额或者货值金额5万元以下的,根据情节轻重,可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将第四十条修改为:“假冒授权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停止假冒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植物品种繁殖材料;货值金额5万元以上的,处货值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货值金额或者货值金额5万元以下的,根据情节轻重,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